節(jié)節(jié)麥幼苗暗綠色,基部淡紫紅色;幼葉初出時卷成筒狀,展開后成長條形;葉舌(注1)薄膜質(zhì),葉鞘(注1)邊緣有長纖毛;葉片狹窄且薄;根上的種子是蛹狀,其它雜草種子類似麥粒,但比麥粒秕瘦;根莖處彎著生長,俗稱“打彎兒”。
雀麥幼苗基部紅褐色,有白色絨毛,葉面細(xì)窄,葉緣和葉鞘(注1)都有絨毛;第一片真葉呈帶狀披針形,長3-4厘米,寬1毫米,先端尖銳,有13條直出平行脈(注2)。
雀麥植株
雀麥幼苗
田間鑒定方法:葉鞘葉片有白色絨毛
雀麥植株
雀麥花序
野燕麥幼苗的根莖處發(fā)白、表明被柔毛,無葉耳(注1),葉面稍寬,葉片逆時針生長;葉緣有側(cè)生銳毛;葉舌不規(guī)則齒裂;葉鞘有毛;第一真葉長3-9厘米,寬3-4.5毫米,先端急尖,有11條直出平行脈。
野燕麥植株
長大后
田間鑒定方法:逆時針扭曲
看麥娘和日本看麥娘幼苗期非常相近,主莖和分枝簇生,向四周匍匐生長,并在節(jié)間處生有不定根;基本莖桿和葉鞘呈紫褐色;真葉線性,僅有3條直出葉脈,第一真葉頂端圓鈍,第二和第三真葉頂端尖銳;葉舌膜質(zhì)透明呈劍形,沒有凹痕。
看麥娘植株
田間鑒定方法:葉鞘葉片有白色絨毛
5 菵草
菵草幼苗的第一片真葉長1.5-2.2厘米,寬0.6-1毫米,先端銳尖,有3條直出平行脈;葉舌三角狀,透明膜質(zhì),頂端有1深裂;無葉耳;葉片與葉鞘均無毛;第二片真葉有5條直出平行脈。
6 硬草
第一片真葉長1.9厘米,寬0.8毫米,先端銳尖,有3條直出平行脈,有2-3齒裂的葉舌,無葉耳,葉片與葉鞘均無毛。
小麥田除草首先要識別出雜草的類型才能對癥下藥,如雀麥、節(jié)節(jié)麥多的地塊就應(yīng)該用甲基二磺隆和氟唑磺隆以及這兩種成分的復(fù)配,而用炔草酯效果肯定不好;菵草爆發(fā)的地塊,應(yīng)該用炔草酯及其復(fù)配的試劑,單用甲基二磺隆效果不行;野燕麥、日本看麥娘,最好就用炔草酯和甲基二磺隆及這兩種成分的復(fù)配,用氟唑磺隆肯定達(dá)不到除草效果等等。